探索“共富鄉村”,何家巖村十年“蝶變”亮相總臺紀錄片《村莊十年》
時間:2022/9/30 11:12:17來源:重慶在線 編輯:hardy“現在和過去相比,好一百倍都不止。”談到十年間的變化,72歲的何家巖村村民何紹華用樸素的語言說道。
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探索“共富村”,十年間,重慶酉陽何家巖村的模樣悄然改變:曾經滯銷的“貢米”再度擦亮金字招牌,萬畝生態梯田成為遠近聞名的景觀,各類“共富”業態蓬勃發展,何家巖村走上了一條“花田新路”。
2021年11月,酉陽縣委縣政府、中國農業大學和騰訊公司聯合發起酉陽共富鄉村建設試點項目,以何家巖村為核心示范區,探索“共富鄉村”新模式,更讓何家巖村插上數字化的翅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村莊十年》,9月29日播出第七集《花田米事》,用鏡頭講述著何家巖村的十年蝶變。
從貢米到“云稻米”,“花田米事”探索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何家巖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生產出來的大米專供皇室享用,被定為貢米。”“特別好吃,不要菜都可以吃兩碗。”提起當地生產的稻米,當地村民的語氣中滿是自豪。
然而,受到群山峻嶺的阻隔,貢米一度銷路不暢、價格上不去。當地青壯年看到種稻不賺錢,幾乎全部外出打工,不少梯田撂荒。
為改變這一現狀,2013年以來,何家巖村鼓勵農戶種植有機水稻,建成5000畝水稻核心示范基地,村集體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逐漸叫響了“酉陽貢米”品牌。
“何家巖云稻米”智慧認養項目更是讓“酉陽貢米”插上了云的翅膀。2022年春,在酉陽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騰訊公司SSV(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支持何家巖村推出“何家巖云稻米”智慧認養項目,運用數字化能力,將6.6萬平方米的稻田搬上“云端”。通過“何家巖云稻米”小程序,遠在城市的人可以按每平方米9.9元的價格,在線認養一塊稻田。農戶在村集體管理下,按照協議標準耕種稻田,確保品質可控;提前鎖定收益,也讓村民不再為銷路發愁。“農藥是由無人機來打,不用我們操心。施肥還能享受補貼。”村民何雪峰說。
目前,何家巖梯田的認養區域都已打谷入倉,一粒粒飽滿清香的稻米等待統一加工、包裝寄送至認養人。通過“何家巖云稻米”小程序,近9000人實現了認養一平米農田的田園夢,認養收入共計60余萬元。除去稻米加工包裝快遞費11萬元外,30萬元直接分給參與種植管理的農戶,20萬元存到全村共富基金與年終分紅。
“我家有5畝田,以前自己種,一年只能賣1萬元。參與‘云稻米’后,今年分紅1.5萬元,還賺了5000元,非常高興。”何家巖村12組村民何易立說。
農文旅牽手,“共富”業態蓬勃發展
“何家巖云稻米”項目的順利實施,是數字化助力鄉村振興在當地的積極探索。如今,何家巖村還化身試驗田,正進行著一場轟轟烈烈的“共富鄉村”探索實驗。
為確保農民成為自己的資源和勞動的受益主體,何家巖村鄉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吸納村集體經濟、農戶為參與主體,確認參與農戶的參與機制與利益分成機制,逐步完善合作社內部財務、資產管理、日常辦公等流程,明確成員分工。這個合作社也被村民們簡稱為“共富合作社”。
在堅持不破壞傳統村落建筑風貌前提下,共富合作社充分將老百姓閑置土地、房屋等資產進行盤活,讓利益最大化留給農民,成本回歸集體,打造具有業態功能支撐的何家巖農文旅產業發展模式。
如今在何家巖,各類“共富”業態蓬勃發展。曾經的豬圈如今改造成了智能化的無人便利店,農戶閑置的木房也變成了精美寬敞的智能化民宿客房、接待中心。游客也可以靜下心來,走進臨崖咖啡館,享受一杯“共富”咖啡。
作為重慶酉陽共富鄉村建設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由騰訊SSV為村發展實驗室與北京明德書院聯合創建的為村明德書院由一座閑置的糧倉改建而成,并實現酉陽縣本地化運營。這不僅在酉陽也是全國范圍內首個現代鄉村書院的探索,運用鄉村文化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詩酒田園、精神家園,為鄉村發展、建設和治理提供深遠長久的支撐。
通過深挖文化內涵,何家巖村高標準改造農家客房、廚房餐廳,建設高端民宿、無人便利店、農家咖啡廳、會客廳、明德書院,形成了具有功能性支撐的鄉村發展七大新業態,幫助村莊持續不斷地“自我造血”。
從2021年底起,立足村莊新業態的建設和經營,何家巖村搭建了共富鄉村數字平臺,開發了到村服務小程序,依托數字化和智能化手段,賦能村莊設施、運營服務、營銷推廣各環節,把特色資源與市場鏈接為一個系統,讓農民直接對接市場,為游客提供深度鄉村文旅體驗,為鄉村CEO團隊提供標準化管理支撐,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鄉村CEO培養,帶動全村共富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隨著越來越多人返鄉創業,他們也成為這場共富鄉村建設探索的主力軍。2021年11月,中國農業大學與騰訊公司聯合啟動了“中國農大—騰訊為村鄉村CEO計劃”,培養經營鄉村的農村職業經理人。43歲的何鋼是其中之一。
何鋼從初中起便外出打工,積累了不少管理經驗。2017年,何鋼回到何家巖村開辦農家樂。隨著當地梯田景觀的名氣越來越大,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每年僅3月到10月開業,收入就可以達到20萬元。作為何家巖鄉村CEO團隊的一員,何剛的農家樂率先入股參加了村里的共富合作社,成為民宿示范改造戶,幫助村里提高文旅服務水平。“我們幾個人富起來,并不叫‘共富’;只有全村人都富起來,才算真正的‘共富’。”何鋼說。
相比何鋼的“實踐出真知”,24歲的何然大學專業正是對口的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專業。雖然父母也經營著農家樂,但是由于經營理念不同,曾經的她并不愿意回來幫忙。加入鄉村CEO計劃后,何然的眼界被打開了,她的知識和才干在家鄉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何家巖云稻米”智慧認養,臨崖咖啡廳、無人便利店等建設經營,民宿的改造升級和管理……村里各個項目都有她的身影。用何然的話來講就是“像自己養了個兒子一樣”。
截至目前,以共富合作社為培養平臺,鄉村CEO計劃已經幫助何家巖核心示范區挖掘培養2名返鄉大學生、2名返鄉創業者、4名本土人才,加入了本村CEO團隊。
像何然一樣,越來越多人選擇回到并留在何家巖村。
“花香如在只為你盛開,為你守著霧散云開故人都歸來。”正如紀錄片《村莊十年》的推廣曲《故人歸》所唱的那樣:雙腳無論行至多遠,內心也終將回歸故土家園。《故人歸》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出品、騰訊音樂制作家工作室制作的歌曲,9月28日至10月2日在央視三農全網矩陣號、央視頻,以及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上線推廣。歌曲緊扣《村莊十年》“人與故鄉”的人文主題,通過悠揚的旋律呼喚人們對故鄉草木和人情風土的美好思念與贊頌。
《村莊十年》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推出的十集大型紀錄片,從全國60多萬個行政村里挑選出典型村莊,通過對200多位農民鮮活生動的采訪,以口述的方式記錄中國村莊十年的巨變,在歷史縱深中全景展現新時代“三農”發展成就,生動表達農民群眾謳歌新時代的真摯情感。其中,《花田米事》通過酉陽花田鄉何家巖村的變化,探討數字經濟正在重塑新型城鄉關系,何家巖村“共富鄉村”的探索實驗。
而在何家巖村,“共富鄉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何權艷盼望著臨崖咖啡館開門營業后,更多的人可以喝到美式咖啡;何鋼盤算著村里能再開一家智能化民宿客房、無人便利店、咖啡館;何紹華也把房屋內外裝修一番,開辦起農家樂……當地村民正共同描繪“共富鄉村”的“新畫卷”。
鄉村振興是一場需要舉全社會之力共同推進的偉大工程。數字技術和現代理念的“陪伴”,讓何家巖村煥發出勃勃生機。“一路燈火闌珊,踏遍桑田滄海,我有你在我身畔,就都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