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市場已成紅海 企業估值兩年內回歸理性
時間:2015/7/3 0:00:00來源:重慶在線 編輯:admin近年來,國內手游行業熱度不減,但熱潮背后,市場已呈一片“血海”。為厘清手游熱背后的商業邏輯,記者深入調研采訪了正IPO排隊的手游企業——成都尼畢魯科技有限公司(Tap4fun,以下簡稱尼畢魯)。尼畢魯的幾位“80后”創業者深切感受到手游的瘋狂與風險,即手游公司借助優質現金流和移動互聯網概念,在國內資本市場風生水起,但大多已悄然步入轉型期。在這些創業者看來,手游企業若不能構建一條支撐長期發展的“護城河”,很難成為一家好公司。
85后的徐子瞻,已是手游行業的老兵。在手游行業野蠻成長的這幾年,徐子瞻經歷了市場從藍海到“血海”的變遷。對于如今的手游市場,徐子瞻也感觸頗深,“盡管游戲公司看上去并不缺錢,現金流很好,但其實每年都很累,我們都只是一個做內容的,并沒有‘護城河’。”
在徐子瞻看來,手游回歸理性將在兩年內發生。那么,尼畢魯又將如何規劃公司的未來?以及如何看待手游企業與資本市場結合的內在邏輯?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記者)就此專訪了尼畢魯CEO、創始人之一的徐子瞻。
手游企業屬于“苦干公司”
記者:尼畢魯開展手游業務是在2011年左右,并主要面對海外市場。如今,公司也走到A股IPO排隊階段,相比同時期走向海外的企業,尼畢魯算是活得比較好。您如何看待公司這幾年的發展?
徐子瞻:算是今天還活著,不敢說活得很好,IPO以后可能會站到另外一個平臺上。事實上手游公司每年的發展都很艱難,每年對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新挑戰,過去的成績和積累,對于今天的挑戰幫不了多大忙。因為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手游畢竟是做內容,從頭到尾沒有什么用戶或者流量積累。因為沒有流量,很傳統。所以我們這種做內容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是“苦干公司”,每年都很累。
記者:現在,尼畢魯已進入A股IPO排隊階段,您怎么看待資本市場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徐子瞻:我們對資本有一些更深的理解。我常說資本這個武器一定要用,但不能隨波逐流,更不能被資本所“奴役”。比如游戲公司,剛一賺錢就把公司賣掉,這是第一種。第二種,比如說近段時期A股很火,大家都去炒股。
上市算不算是被資本奴役呢?個人認為,要看上市的最后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想做大市值,然而揣錢走人,這還是被資本所操作;如果是想利用資本去收購一些非常好的資產進來,把自身業務再做大做強,這就是所謂的擁抱資本。
海外資本不待見游戲公司
記者:之前很多游戲公司都選擇海外上市,尼畢魯的主要業務也在海外,為什么最終選擇在A股上市?
徐子瞻:因為我們知道游戲公司在海外,特別是在美國這種成熟市場不被待見,而且我覺得這是對的。游戲公司是內容生產商,沒辦法百分之百地實現收益穩定,所以海外成熟資本市場上的游戲公司的PE很低,這很正常。
由此也可以看到,游戲公司去海外上市會非常困難。比如,一家企業的估值連5億美元都不到,可能流通性就會非常差。如果這樣一家企業還做得很好,且不缺錢,就更找不到任何去海外上市的理由。
記者:目前,公司的IPO進展如何?你預計的上市時間大概是什么時候?以及對估值有何預期?此外,上證所正在研究設立戰略新興板,公司是否會考慮上這個版塊?
徐子瞻:如果順利的話,我們預計應該是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估值應該不會低于A股一些已上市手游公司IPO時的水平。此外,戰略新興板作為一個新鮮事物,變數可能會比較大,所以我們也只能觀望。
中概股回歸打破國內手游稀缺性
記者:就國內市場來看,手游行業的泡沫已較為明顯,怎么看待這種泡沫?
徐子瞻:事實上,對整個資本市場來說,可以認為所有投資都有泡沫。而對于外界來說,只是當泡沫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講它有泡沫。我認為,手游行業是有泡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主要是稀缺性使它的估值有一些缺乏理性。
目前,一些游戲中概股正在逐步回歸,所以我們認為,未來18~24個月,國內手游行業的估值就應該能夠回歸理性。現在大家都是灰姑娘,都在趁馬車變成南瓜前,趕緊找到王子。因為大家都清楚,遲早會回歸理性,稀缺性馬上就會沒了。
記者:您覺得未來國內外手游市場的發展趨勢如何?
徐子瞻:國內未來的發展趨勢,基本上是越來越集中到騰訊、網易這類企業,也就是往大廠商聚集。海外則可能會出現自研自營的新銳占據最前面的位置。未來5年,全球市場都不太可能有大發行商站在前面,原因就是在全球市場上流量更“自由”,誰也沒法壟斷流量,也不可能壟斷游戲,再好的內容都會過時。
記者:您對國內做游戲的創業者有什么建議?
徐子瞻:抓住一切機會出海。因為目前,國內死了很多團隊,這些團隊死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競爭加劇,但本質上是流量的“不自由”。如果說出海,第一市場很大,第二東邊不亮西邊亮,如果說美國打不下來,有可能俄羅斯打下來了,總有一個地方可能還有一些機會。
公司動態
手游企業做大仍缺“護城河” 尼畢魯上市后擬玩眾籌
◎每經記者 岳琦 黃麗
6月底,美國iOS暢銷榜上出現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面孔——尼畢魯最新戰爭策略游戲《Invasion》。排在iOS游戲暢銷榜第17位已是目前國產手游在美國市場的第二好成績。尼畢魯是位于成都的一家老牌游戲商,今年5月剛剛披露IPO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證所。
在國內移動游戲市場中,尼畢魯這類主攻境外市場的公司并不多見。從3000元創業到6000萬元凈利潤,尼畢魯走得看似平坦。事實上,尼畢魯先后兩次轉型,最終押注海外市場策略游戲。
2014年,尼畢魯共擁有8款游戲,其市場推廣費用達到1.5億元,同年公司凈利潤達到6259萬元。風起云涌的手游市場也讓尼畢魯CEO、創始人之一的徐子瞻意識到,游戲公司缺乏一條支撐長期發展的“護城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尼畢魯計劃,公司上市后將一方面強化手游主營業務,另一方面欲借資本力量到好萊塢探路“電影+游戲”模式,甚至借助創業經驗運營眾籌平臺。
去年推廣費用1.5億
尼畢魯在A股進行IPO成為國內罕見的手游業務出海,國內上市案例。事實上,2010年左右,進軍海外游戲市場的中國企業并不少,但最終活下來并保持業績高增長的公司很少。在國內眾多手游研發企業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境外者更是寥寥無幾。
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開始,尼畢魯創始人團隊在成都居民樓里開始創業,初期公司注冊資本僅10萬元。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逾5億元,凈利潤超6千萬元。
徐子瞻是尼畢魯創業團隊的一員。據其介紹,創業初期公司先后兩次轉型,放棄了有收入但商業模式落后的外包、新聞客戶端等業務。2010年,中國第一款網游在美國上線,尼畢魯的創始團隊很快就看到了機會。“不管哪個行業,對創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時機。”徐子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是做手游最好的時機,早一點游戲變現很差,晚一點就是一片紅海。
雖然站在了手游發展的“風口”,但要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立足并不容易。徐子瞻總結尼畢魯迅速崛起的商業模式,即公司能活下來的原因在于堅持做全球市場,并專注于一個類型的游戲。
目前,尼畢魯的移動網絡游戲收入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海外市場。2012年至2014年,公司來自海外的游戲收入分別為8621.12萬元、29131.19萬元和48700.16萬元,占游戲收入總額的比例都在90%以上。
此外,在海外游戲市場,尼畢魯開發的游戲能屢屢沖榜,發行因素不可或缺。徐子瞻表示,“我們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組建自己的發行團隊,這也是我們能夠活到今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尼畢魯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2年到2014年,公司市場推廣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持續增長,2014年達到29.66%。尼畢魯2014年共擁有8款游戲,其市場推廣費用達到1.5億元,而該年公司來自海外的游戲收入為近5億元。
雖然避開了國內發行市場巨頭激戰的局面,但尼畢魯仍難以擺脫手游行業的商業模式局限。“平臺分成比例”和“玩家獲取成本”已成為高懸在手游廠商頭上的利劍。
海外游戲市場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支付給App Store和Google Play等第三方平臺的分成,以及支付給推廣商的推廣費。第三方平臺將收取一定比例的玩家充值分成,而游戲玩家導入也要依靠與Facebook及其代理商等進行流量交易。
迫于業績持續增長壓力,尼畢魯必須陸續推出多款新游戲產品,并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和運營,隨著全球移動游戲競爭的日趨激烈,尼畢魯的市場推廣費用大幅度上升。
2014年,尼畢魯的銷售費用率達到33.98%。在游戲同質化越發嚴重的背景下,精準而高效的市場推廣對于新游戲迅速吸引用戶越來越重要。手游行業的另一大風險是,新游戲和新技術與市場需求不符,將導致公司失去競爭優勢,對業績持續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全球市場做游戲意味著更多的市場機會,而策略性游戲在各類型游戲中市場蛋糕更大。對此,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持續增強游戲發行能力的背景下,尼畢魯已經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盈利可持續性。
不過,業績的持續性已經成為手游行業共同的難題。徐子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對于一家企業說,我們認為游戲業務是做不到一家好公司,原因是沒有護城河。”
擬上市后“玩眾籌”
雖然缺乏“護城河”,但手游業務無疑讓尼畢魯財報光鮮靚麗。創業早期就已接觸資本的尼畢魯,似乎順其自然地走上了上市融資的道路。從其招股說明書來看,上市募資均圍繞現有主營業務進行,且發行當年和未來兩年的具體發展規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