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發現大型明代磚券墓葬 六座墓室并排或為大家族墓
時間:2015/4/13 0:00:00來源:重慶在線 編輯:admin
記者今(13)日從重慶城口縣文化委獲悉,該縣修齊鎮人民政府在新修公路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地下古墓葬群。六個墓室一字排開,據初步推斷為明代墓葬。考古專家表示,這或為一個在當時非常富庶并很有影響力的家族的墓葬。
村民建公路竟意外挖掘出一明代古墓
據城口縣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墓群位于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5組一名叫“老鴰池”的地方,最早發現在今年2月份。當時因為新建村級公路,村民在使用挖掘機時意外挖出了火磚及棺木類東西,但是當時沒有在意。直到今年4月1日,縣農委干部下鄉搞產業調查,發現裸露的墓室后,隨即向縣文化委進行了報告。
“老鴰池墓葬”重見天日 或為一貴族墓葬
“該墓葬在重慶范圍內屬于較大規模的一個明代磚券墓葬,我們根據所在地的小地名 將其命名為‘老鴰池墓葬’。”參與墓葬考古和發掘的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墓葬是一座六室磚券墓,其中右邊四個墓室比左邊兩個墓室規格略高,左邊最大的墓室為三層拱圈,右邊最小的墓室為單層拱圈,且墓室后壁的花紋圖案清晰可見。
據介紹,古代墓群的樣式與喪葬方式是一定時期居民不同信仰和價值的體現,不同朝代也有很大區別。在明代,由于家族觀念較強,所以非常流行家族墓群,在人還在世的時候,就選址做好墓室,按照不同的輩分劃分等級,根據家族地位地位做出不同規模的圓拱形墓群。此次在城口發現的明代墓葬為一字排開的六個墓室,表明墓主可能是在當時非常富庶并很有影響力的一個家族。
墓葬曾在歷史時期遭遇被盜 墓葬附近發現多處民窯
市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出土的文物包括魂瓶、青瓷盤、銅簪、花紋磚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塊花紋磚保存完好,十分少見。“不過,發掘過程中,發現該墓葬曾在歷史時期遭遇過被盜。”負責人說,挖掘時發現墓葬中的填土中摻雜著部分碎磚,是曾經盜墓賊盜掘留下的痕跡。如果沒有被盜,本次出土的文物將會更多。
此外,在墓葬附近還發現多處民窯,表明當時城口縣修齊鎮陶器燒制也非常發達,其窯土資源、水源非常豐富。據當地老人介紹,曾經該地區依靠仁河流域,航運也時分發達,燒制的窯器通過航運運往各地。
據悉,本次“老鴰池墓葬”的發現對渝東北地區及仁河流域的風土人情及喪葬觀念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城口縣文化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會對墓葬保護性回填,進行保存,以便對其作進一步的展示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