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設為首頁 | 幫助中心 | Rss 網站首頁 | 登錄 | 注冊 | 爆料QQ:165687462 24小時全國熱線:400-664-0084
重慶首頁 >> 時尚 >> 正文

微信,面對抄襲該咋辦?

時間:2015/5/5 0:00:00來源:重慶在線 編輯:admin
分享到:
  原標題:微信,面對抄襲該咋辦?

  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社交媒體,微信正給它的用戶帶來越來越豐富的使用體驗,特別是微信朋友圈功能,不僅是用戶與親朋好友互動的平臺,也是他們每日獲取最新資訊的重要渠道。一些微信用戶甚至感慨“如今可以沒有微博,但不能沒有微信”。

  朋友圈的火爆,也給騰訊公司帶來了新的商機。近日,首批廣告亮相微信朋友圈引發不小的轟動,同時也讓微信營銷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不過,繁榮的背后卻也暴露出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這便是朋友圈內轉發的公眾號內容抄襲橫行。

  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近日刊發的文章披露,“11人原創,99人抄襲”,成了微信公眾號的真實寫照。

  不少凝聚了原創作者辛勤汗水的文章剛一發布,眾多山寨公眾號就將內容改頭換面轉帖到自己名下。最讓人氣憤的是,這些山寨號還會通過頭像“加V”,介紹中加入“認證資料”等內容為自己“洗白”,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

  不僅自媒體,騰訊自家的媒體也是盜版的受害者。騰訊“大家”以簽約方式買斷優秀作品版權,首年投入近2000萬元,但也因內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開花。

  按理說,一篇文章誰是原創,誰是抄襲,從技術上應該不難判斷。可為何“李鬼”仍然大行其道?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微信平臺受理抄襲舉報的效率低下。曾有原創作者表示,每次自己的文章被抄襲,他都會向騰訊舉報。但事實上,只有約十分之一的舉報會被受理,更多的抄襲和違規轉發仍然肆無忌憚地繼續著。

  二、維權方舉證難、處理慢。有律師表示,現有的法律程序對維權方來說并不有利,程序要求舉證方需要在第一時間將全部侵權證據到公證處實時公證,否則一旦抄襲方刪除證據,即使你有截圖等證據也難以起訴。

  而且,即便維權方熟悉流程,僅公證一項就要耗費3個多小時,再加上昂貴的公證費用,讓維權路成了一條布滿荊棘的坎坷之旅,遙遠而不可及。

  三、處罰抄襲手太軟。與原創者高昂的維權成本相比,抄襲者的罪名即便坐實,受到的處罰也輕得讓人吃驚。

  按照騰訊公司《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對于未經授權發送他人原創文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首次出現只是刪除違規內容,而對于多次出現或情節嚴重的“累犯”、“重犯”,騰訊公司也只是對其予以一定期限內封號處理。

  就如同在其他領域存在的亂象一樣,舉報投訴難、對違法行為處罰過輕,給了抄襲者肆意亂為的底氣,優質作品的真正創作者卻成了屢次“受罰”的一方。

  那么,微信真的拿抄襲沒有辦法嗎?

  作為平臺的擁有者和管理者,騰訊公司和其微信團隊應該承擔起打擊抄襲現象的主要責任。或許是擔心“誤傷”正規公號,或許是擔心損害微信的商業價值,騰訊對于微信抄襲一直采用相對溫和的處罰措施。

  但請不要忘記,微信朋友圈就如同一個“生態圈”。當“集百家所長”的抄襲號不斷做大,成為擁有數百萬、數千萬粉絲的“權威”號之時,那些真正在創造產品、創造價值的原創號就失去了生存空間。當創新、創造的熱情遭到冷遇并逐漸消亡,這個“生態圈”也將走向沒落。

  因此,既然微信團隊聲稱對于抄襲、假冒等侵權行為始終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但就應該嚴打抄襲號。比如,對于屢教不改者采取無限期封號直至刪號的措施。相關部門也應該通過暢通渠道、簡化程序等方式,給原創作者維權提供方便。

  另外,微信抄襲泛濫,微信用戶也應該負上一定責任。

  據統計,76.4%的用戶會使用朋友圈來查看朋友動態或進行分享,每天朋友圈內僅分享鏈接內容的次數已經超過30億次。

  用戶習慣于從朋友圈中獲取訂閱號文章,而非自己從訂閱號內篩選。讀者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和對出處的“不以為然”,某種程度上縱容了抄襲行為的蔓延。

  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體目標指引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每個人、每個微信用戶也應該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在品讀每一篇原創精品的時候,留意一下作者的信息,發現抄襲行為及時舉報。這既是保護原創作者的利益,也是在保護事關每個人利益的文化資源。

  只有全社會都樹立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讓每一篇在朋友圈中瘋傳的好文章都問得了出處,找得到出處,原創者的辛勞才不會白費,創新創造的熱情才會被點燃,微信朋友圈才能成為健康發展的“生態圈”。
【特約編輯: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