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經濟熱詞。國家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概念大行其道之際,在國民經濟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小企業如何才能真正地擁抱“互聯網+” ,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就成了眾多學者和經濟界人士所關心的課題。
4月19日下午,重慶兩江中小企業融資研究院在第四期兩江財富論壇上發起了主題為:“‘互聯網+’的發展、盈利模式與投資機會”大討論。來自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的學者以及眾多重慶金融界、中小企業的高管、資深投資人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互聯網+”時代對中小企業的深刻影響。
經濟版圖面臨重構
關于“互聯網+”,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有一段非常經典的描述:“‘互聯網+’像一股蒼勁有力的颶風,重構著經濟版圖,讓順勢而為者“扶搖直上”,也讓漠然無視者抱憾出局。新入行者不期而至的加入、不按套路地“出牌”,打破了固有的競爭格局,模糊了傳統的產業邊界。
在本次論壇上,雷軍的描述也有相當多的贊同者。
“經濟版圖的重構是必然會發生的,互聯網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一位銀行業的高管在討論中認為,70、80和90后是未來一個時期市場經營和消費的主體,他們和前幾代人相比最大的優勢和特點就是普遍對互聯網非常熟悉,這讓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有了發展的土壤和更多可能。比如通過網絡將山東的蔬菜直銷北京,拼車系統的出現在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傳統運輸行業帶來了沖擊,現在“互聯網+”的概念提升到國家層面后,整個社會的經濟版圖發生調整甚至重構是大概率事件。
“嚴格來說,目前全世界只有蒸汽機、電氣化和計算機三大科技革命,分別對應了蒸汽時代、電力時代和信息時代這三個社會發展階段,而我認為互聯網將帶來中國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來自天人舒泰基金公司的分析師鄒博士認為,“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可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在這次革命中互聯網將延伸到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目前市場期望很高的‘工業4.0’、‘農村電商’等概念都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萬思邁品牌推廣公司張總經理說。
參與,或者回避
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大潮,身單力薄的中小企業又該如何自處?參與,或者回避,這是個問題。
“‘互聯網+’ 不僅僅是一時的熱點,更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供職于惠普重慶公司的王偉平在他主題為“互聯網+投資機會”的發言中認為,未來中國在互聯網領域有大量的投資的機會,投資人需要做的就是觀察哪些行業容易與互聯網整合,繼而產生化學反應。
“很多投資人都把目光放在教育、金融、旅游等目前和互聯網結合比較緊密的行業;但是我認為有的從事傳統行業的中小微型企業,如果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同樣會出現好的盈利模式,為投資人帶來更好的收益前景。”王偉平隨后和參會者分享了一個他最近的投資案例。
“我最近投資了我家樓下的一個洗衣店,理由很簡單,就是這家洗衣店的負責人素質比較高,有幾年這個行業的管理經驗,再加上這家店通過合理地使用互聯網,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競爭力。”王偉平說,“目前的情況看來投資的效果還可以,上個月是淡季,這家洗衣店的盈利就達到了2萬元,不出意外的話,我這次投資全年收益比例會比較高。”
“我認為中小企業在擁抱‘互聯網+’后將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重慶兩江中小型企業融資研究院院長、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文朝說, “因為很多中小企業的創業團隊人都非常年輕,思維的框框少,態度也積極,只要產品的方向看準,市場需求大,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堅持不懈努力,現在的中小企業中說不定未來就會出現喬布斯那樣的佼佼者。”
企業需升級“CPU”
“互聯網+”讓中小企業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但大部分從事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對于如何將“互聯網+”的構想轉換成真金白銀,仍舊需要冷靜的思考。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臺電腦,那么企業的核心管理團隊就是這臺電腦的‘CPU’,企業家在面對‘互聯網+’浪潮時,需要做的就是盡快給‘CPU’升級,不管是引進新鮮血液還是‘充電’,總之就是要讓團隊盡快適應‘互聯網+’時代。”劉文朝說,“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 ‘互聯網+’只有落到了實體經濟上,和實體經濟完美結合才能激發企業潛力,讓企業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互聯網+’的理念可以和企業的每一個環節產生化學反應,得到不錯的效果。”上市公司康美藥業重慶地區的負責人認為,互聯網技術可以創新或升級改造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最終重構市場關系、銷售終端和供應鏈,以適應新技術、新形勢、新需求下的全新社會環境。
該負責人在交流時還舉了個例子:以前企業在收購藥材時,部分藥農為了產量聽信謠言,濫施化肥農藥,造成中藥材藥性的變異,有的甘草甚至長得跟礦泉水瓶一樣大。
這樣的藥材藥廠肯定不收,藥農受到了損失又會影響生產積極性,繼而影響藥廠下一步的采購計劃。但通過互聯網,藥廠可以實時指導藥農,讓藥農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才是市場需要的,這樣既保證了原料的品質,有節約了管理成本。
“我們在企業推動‘互聯網+’戰略之后,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股票的市值現在已經翻倍了,”該負責人說,“但這個翻倍不僅僅是概念上的炒作,更是企業實際價值和未來前景的體現,因為現在企業的效益增幅和股票的漲幅是匹配的。”
建立中小企業融資的“自由市場”
“互聯網+” 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緊密相聯,密不可分,特別是在幫助傳統企業轉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劉文朝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的支持不能缺位。
“重慶政府應該像當年支持朝天門商戶一樣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并且建立自己的融資市場。”劉文朝認為,通過“互聯網+”,重慶市政府可以搭建一個有信譽的融資平臺,借貸雙方用合法證件登記注冊,再加強監管,可以解決很多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做實體的中小企業要轉型升級,最缺的就是資金,如果有一個在政府有效監督下,能讓投資人和企業直接交流對接的金融超市,情況會好很多。”劉文朝告訴記者,這幾年網上流行的P2P融資平臺實際上就是做的這個事情,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投資人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但很多中小企業告貸無門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問題,也是需求,如果不拿出更多的辦法來,調動民間借貸的積極性,讓民間資本有一個比較安全的通道進入實體經濟,那么當前存在的“資金找項目,項目找資金”的情況就會繼續存在下去。
“在這樣一個 ‘自由市場’里面,企業可以直接向投資人推介自己的融資計劃,并闡明相應的風險,投資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而這一切都需要全程處于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督之中。”劉文朝說,“有了資金、安全的保障,那些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就可以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中得到更好的成長。”
【特約小編: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