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在线看-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看-黄视频网站免费观看-黄视频网站免费

設為首頁 | 幫助中心 | Rss 網站首頁 | 登錄 | 注冊
重慶首頁 >> 商業 >> 正文

兩大驅動輪,助力重慶物聯網產業騰飛

時間:2015/4/15 0:00:00來源:重慶在線 編輯:admin
分享到:
  物聯網產業,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第三浪潮中的重點產業。地處內陸西部的重慶,也把物聯網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明確提出,未來6年,我市物聯網產值要增長6倍,力爭達到1200億元。

  這一宏大目標如何實現?物聯網產業將對重慶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現狀:

  重慶有220家物聯網企業

  去年,金山科技的膠囊胃鏡全球銷量比上一年陡增了近五成。

  膠囊胃鏡是一款狀如食用膠囊的微型醫療診斷設備,它從患者口腔進入人體消化系統,進行全方面拍攝,醫生根據其傳送的圖片,對患者進行診斷。

  不過,要銷售這樣一款看似先進的產品卻并不容易。金山科技科研發展部經理許杰說,由于缺乏專業醫生來分析和解讀上述復雜的圖片信息,在偏遠地區,市場覆蓋幾乎為零。

  物聯網技術的出現,讓金山科技不再為銷售發愁。去年,企業利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診斷系統,對膠囊圖片進行分析,并組建了一支多達200人的消化道內鏡圖像專家團隊。此后,膠囊胃鏡在任何地區采集的圖像,都可以通過物聯網傳送到數據中心供專家團隊研究分析,并給出參考性的診斷結果。“物聯網技術打破了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也打破了我們的銷售瓶頸。”許杰說。

  和金山科技一樣,重慶城投金卡公司也通過物聯網技術迅速占領市場。目前,這家公司基于RFID技術的“重慶交通信息卡系統”,實現了駕駛證、行駛證、車牌的電子化,覆蓋全市所有機動汽車及駕駛人。其打造的城市智能交通與物聯網技術支撐服務平臺,在全市1200多個收費車道,所有車管所、車檢站,以及633個銀行網點實現規模化應用,日均采集實時動態交通信息600萬車次/日,三年內將達到3000萬車次/日,為城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防控、“黃標車”治理和車輛規費征管等提供強大支持。

  來自市經信委的消息稱,目前,我市從事物聯網研發、制造、運營的單位已達220余家,主要集中于芯片和傳感器等硬件研發及生產、物聯網軟件開發及集成和物聯網運營三大領域,其中在車聯網、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等物聯網應用領域研發的某些產品已經在全國領先。

  前景:

  全球物聯網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0%

  初具產業規模,數百家企業從中受益,這直接促成我市將物聯網列入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去年末,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物聯網產業產值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6倍,達到1200億元。

  和全市統一規劃步調一致,作為我市最大的物聯網產業聚集地——南岸區,其發展規劃的物聯網產業,涉及智能手機、數據通信模塊、傳感器、二維碼、數據信號處理芯片、無線支付設備等27個領域,首期工業園區規模就達3500畝,還不包括分布在各個街道的樓宇面積,計劃投資額高達數百億元。

  其實,對物聯網這一新興產業“滿懷豪情”的,不只重慶。南岸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電子信息辦主任馬勇估計,到目前為止,國內致力于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城市,至少有30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是無錫和杭州。無錫目前已經集聚物聯網企業超1000家,物聯網及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2015年,這一數值將達到2500億元。

  從全球來看,早在2012年,物聯網產值已高達2500億美元,預計到2017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80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0%左右。

  據了解,物聯網已成為當今世界信息領域新一輪發展與競爭的制高點,世界上信息化發達的國家均將物聯網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在我國,早在2009年,中科院就發布了物聯網發展路線圖;2010年,物聯網被列為國家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此后兩年,發展物聯網產業被連續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物聯網產業規劃;2013年,國務院印發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緊跟國家層面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2008年,重慶被列為全國首批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試驗區,此后,長安、川儀、重慶聲光電等一批企業,在物聯網應用領域取得一定成果,2011年,國家物聯網產業基地在南岸茶園掛牌。

  破題:

  構建產業生態與推進“兩化”融合

  不過,和“豐滿”的理想比較,現實卻頗顯“骨感”。

  以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源地——無錫為例,2013年,該市物聯網公司僅有15%的公司盈利,15%維持收支平衡,其余70%都處于虧損狀態。連熱衷于新興產業的風投,目前也并不看好物聯網產業。IDG資本合伙人章蘇陽就認為,物聯網還處在概念階段,尚不成熟,缺乏足夠的投資價值。

  在我市,物聯網200余億元的年產值,在5000億元的全國大盤子中,占比并不大。市經信委經濟信息處負責人易小獻坦言,我市物聯網產業發展還面臨諸多難題,例如:缺乏有足夠帶動力的龍頭企業,芯片、系統集成等核心研發能力不足,部分關鍵技術“瓶頸”尚待突破;物聯網應用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物聯網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聚集效應和相互合作有限等等。

  不過,和挑戰比起來,機遇或許更多。

  就產業基礎而言,我市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例如:現有國家級和省市級物聯網應用項目70多個,在全國首屈一指;擁有強大的運營平臺,中國移動在重慶成立的中移物聯網公司,注冊資本高達35億元,這樣的行業大佬級企業,有望憑借其通信網絡、數據處理中心、大規模的用戶群、銷售渠道和品牌優勢,整合科研院所、芯片生產商、終端生產商、系統集成商等上下游環節,打造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

  此外,我市還擁有實力雄厚的物聯網科研機構,例如中科院重慶分院、工信部電子五所、重慶電信研究院、中興軟件、重慶煤科院、重慶汽研院和重慶交科院等科研機構,它們在物聯網技術研發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如何克服短板,發揮優勢?

  重慶郵電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促進政、產、學、研、金“五位一體”緊密銜接,讓市場、資本、人才等多種生產要素形成合力。

  在易小獻看來,物聯網本質上是兩化融合的應用型發展,我市要發展物聯網產業,必須從兩化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尋找現實出路。他說,物聯網產業不僅是生產型產業,也是服務型產業。物聯網產業必須依托第一、二產業才能生存,失去后者,就成了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