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渝中區大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對高度近140米的大坪英利國際一單元、二單元樓頂違法建筑進行拆除,違建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大坪街道執法大隊稱,從去年11月被舉報到現在,仍有兩戶違建業主一直不露面,下一步該大隊將根據程序依法實施強拆。
作為大坪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英利國際的樓頂為何會出現如此大規模的違法建筑?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前往現場調查。
8戶業主大興土木
躍層房子變成別墅
大坪英利國際高度近140米,樓頂平臺原本屬于所有業主。最上端8戶業主的房子本就是躍層仍嫌不夠,有人在樓頂加蓋了一層隔出8間房,有人甚至將房子改造成了4層樓,樓頂還有魚池、花臺。
昨日上午,重慶晚報記者同大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員一起來到英利國際一單元樓頂。與想象中開闊空曠的平臺不一樣,走到這里更像是進了一個迷宮:四周的外墻很高,把樓頂的平臺包圍在中間,當中建起了高低不一的墻體,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拆除。
其中一戶業主在樓頂圍出了大約160平方米的平臺,又隔成了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加蓋一層,從已經拆開的墻體看,里面隔成了8間房,甚至有衛生間。另一部分則沿著大樓主體外墻新建了兩層樓,頂樓還有一個花臺。“本來就是躍層,又加蓋兩層,變成了4層樓的別墅。”大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何棟華說。
記者注意到,這些違章建筑有的已經裝修完畢,貼了瓷磚,裝了中央空調,有的花臺已經種上了花,設置了養魚池。何棟華估算,每一戶的裝修花費基本都在20萬元以上,最豪華的一戶接近50萬元。
樓頂有人大興土木
為何一直沒人發現
英利國際位于大坪商圈的中心地段,非常顯眼,這樣擅自加蓋樓房、大興土木,為何一直未被發現?
何棟華告訴重慶晚報記者,英利國際樓高接近140米,周圍建筑相對較矮,看不到這邊的樓頂,而樓頂的外墻本來就有近8米高,在高外墻的掩蔽下,違章搭建就更不易被發現。而違建業主又將加蓋的墻體與大樓外墻的顏色刷成一樣,與原建筑渾然一體,輕易不能識別出來。
“這個小區從2013年底到2014年初,陸續有業主入住裝修,違建業主在這期間施工,其他人以為只是在正常裝修。”何棟華說,加上違法建筑都在樓頂,平時基本沒人上去,難有人發現。直到去年11月,樓頂的違法建筑裝修時間過長,產生的垃圾、灰塵影響了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從而被發現,有居民向大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進行了投訴。
“煙道是每個單元所有業主共用,通向頂樓擴散油煙,這些違建墻體將煙道的3面阻擋,油煙不能通暢排放,遇到逆風或者無風時,油煙容易倒灌進入煙道。”何棟華說,濃煙倒灌導致其他業主屋內有明顯的油煙味,溫度升高甚至造成靠近煙道的墻體出現了裂縫。
4個月前接到投訴
為何現在才開始拆
從接到投訴至今已有4個月,為何現在才開始拆除違法建筑?“其實早在裝修驗收的時候,物管方面就已經發現問題,但是沒有及時跟我們匯報,只是私下要求整改,頂樓的業主們并不買賬。”何棟華說。
據介紹,接到投訴后的第2天,執法大隊就前往現場取證。但樓頂的違建房都是水泥建筑,面向樓頂天臺的墻壁都很巧妙的沒有設置門窗,不能直接看到里面的構造。執法大隊想從業主家中進入,在業主不配合的情況下,取證沒有成功。
此后,對于執法大隊多次下達的文書,違建業主們不屑一顧,與工作人員打游擊戰,以出差、不在重慶等理由拒絕出面。“最開始這些業主聯合起來不配合工作,我們在這期間對8戶違建業主采取過斷水斷電的措施,要求他們自行拆除,或者到配合拆除工作為止。現在已經有6戶業主表示配合拆除,只有一單元43-2、43-3兩戶的業主仍未出面,仍沒有恢復水電供應。”何棟華表示,下一步將根據程序依法實施強拆。